常年期第二十六主日福音分享(丙)
富翁和拉匝祿的故事
l 讀經:聖路加福音16:19~31
「有一個富家人,身穿紫紅袍及細麻衣,天天奢華地宴樂。另有一個乞丐,名叫拉匝祿,滿身瘡痍,躺臥在他的大門前。他指望藉富家人桌上掉下的碎屑充饑,但只有狗來舐他的瘡痍。那乞丐死了,天使把他送到亞巴郎的懷抱裏。那個富家人也死了,被人埋葬了。他在陰間,在痛苦中舉目一望,遠遠看見亞巴郎及他懷抱中的拉匝祿,便喊叫說:父親亞巴郎! 可憐我罷! 請打發拉匝祿用他的指頭尖,蘸點水來涼潤我的舌頭,因為我在這火燄中極甚慘苦。亞巴郎說:孩子,你應記得你活著的時候,已享盡了你的福,而拉匝祿同樣也受盡了苦。現在,他在這裏受安慰,而你應受苦了。除此之外,在我們與你們之間,隔著一個巨大的深淵,致使人即便願意,從這邊到你們那邊去也不能,從那邊到我們這邊來也不能。那人說: 父親! 那麼就請你打發拉匝祿到我父家去,因為我有五個兄弟,叫他警告他們,免得他們也來到這痛苦的地方。亞巴郎說:他們自有梅瑟及先知,聽從他們好了。他說: 不,父親亞巴郎! 倘若有人從者中到了他們那裏,他們必會悔改。亞巴郎給他說:如果他們不聽從梅瑟及先知,縱使有人從死者中復活了,他們也必不信服。」
l 福音訊息
這是一個極端對立的故事,是富有和貧窮,享樂和痛苦,健康和疾病,今生和來世,天堂和地獄之間的對立;並且在互相對立之間,隔著一個巨大的、而不能跨越的深淵。
自古至今,有多少英雄豪傑都希望將這個深淵填平,他們施展渾身解數,用盡全部智謀,勵精圖治,治國安邦,都是為了一展宏願。誰知道,到頭來,“合久必分,分久必合,”卻成了他們一聲無奈的長嘆。
雖然,(富翁)明明知道故事是無奈的故事,可是,故事卻說個沒完沒了。
耶穌告訴富翁:故事不能總是沒完沒了,有一天,故事就要終結了;真理不能總是懸而不決,時間一到,真理就是真理,謊言就是謊言,罪惡就是罪惡,善人就是善人,惡人就是惡人,所有的一切,都要各歸其類,各得其所。
在時間未到以前,這個時代是一個真假難辨、善惡難分、神鬼難測的時刻,一個痛苦淨化的時辰。但,這不是一個永無盡頭的輪回,而是在天主永恆計劃中,一個正義慈悲的時刻;這個時刻是被預定的,且近在眼前。
兩個世界
從人類的第一對兄弟——加音和亞伯爾開始,信仰的故事就被描述的非常極端,此極端以殺戮和生死來表達。隨著時間的推移,兩個兄弟——信者和不信者的距離越來越大,天上人間,南轅北轍,代表人物亞巴郎和羅特。
本來領受的是一樣的召叫,高高興興,信心堅定,毅然決然,踏上徵程;肩並肩、手拉手,同甘共苦。可是,誰又曾想到:如今卻各奔東西,獨木陽關;一是信仰之父,一是亂倫之祖;一是流芳百世,一是遺臭萬年。
信仰沒有中間地段,或是信,或是不信。
走進中國教會,走進神父、修士修女、平信徒的信仰生活,亞巴郎和羅特的故事歷歷在目,真實再現。就如中國這幾年騰飛發展的經濟,貧富懸浮極度擴大,同樣,基督徒的信仰生活也是如此,富的越富,窮的越窮,熱心的越熱心,冷淡的越冷淡;並且,彼此間的距離,越來越不斷加大,大到不可思議,令人難以置信。彼此間分離的速度,更加驚人,幾日不見,判若兩人,白天黑夜,天使撒殫。
走進他們的真實生活,那真是兩個世界,天上人間。不過這個兩個世界不太容易區分,在信仰之光的照耀下,這是一個極度顛覆的世界:有些人看似快樂,卻痛苦萬分;看似富足,卻極度貧窮;看似平安,卻危機四伏;看似健康,卻百病纏身;看似自由,卻宛如奴隸。
在這兩個極端的世界里,喜樂與痛苦,自由與捆綁,聖潔與罪惡,都是極端的;它們都不會停止,必須走向極端極致。喜樂必須追求更大的喜樂,痛苦一定會走入更大的痛苦;自由必須追求更完善的自由,捆綁一定走入完全的癱瘓;聖潔必須追求像父一樣的聖潔,罪惡一定走入最後的毀滅。
今天,人們不喜歡這種極端的對立,因為壓力、挑戰太大了。所以,盡量將兩者拉近、同化、相對化:信仰原則相對化,真理標準相對化,善惡對錯相對化,聖召跟隨相對化,愛情家庭相對化,倫理道德相對化。相對化的後果,可以避免不同宗教之間的緊張,地上、地下教會的緊張,你對我錯的緊張,善惡良心的緊張等等。何樂不為呢?
乍看之下,這種相對化的態度好像是解決了兩個世界彼此對立所產生的痛苦,其所不知,它卻將人類帶進更大的緊張、痛苦和災難中。
危機四伏
Ø 冷漠
第一個災難,就是冷漠。我們的世界最大的災難不是貧窮、飢餓、疾病,而是冷漠。冷漠就是人心無愛。冷漠是愛德的頭號天敵(《天主教教理》,2094條)。冷漠比仇恨更加可怕,仇恨還有“人”的存在,而冷漠是忽略天主和人——兄弟的存在。
我覺得冷漠是罪惡的極致,是指人心變成鐵石心腸,勝過豺狼猛獸。事實上,這樣的人在世間是很難找到的,因為再壞的人,也有其善良之處,即便是猶達斯,還尚有悔意,雖然不是信德的悔改。但是,一個冷漠的靈魂,會將別人看成一個絕對的、無藥可救的壞人。今天的福音就是教導我們避免陷入另外一個冷漠的境地。富翁無情冷漠地對待拉匝祿,但是,亞巴郎依然叫他“孩子!”雖然,他們彼此間,擁有不可跨越的深淵,但是這裡不是永苦地獄之意(參考教宗本篤十六世,《納匝肋人耶穌》,聞道出版社,208-209頁)。在亞巴郎與富翁的對話中,充滿了一個父親的善意,就像一個良言相勸兒子悔改的慈父。
今天,我們常犯的一個錯誤:就是以一個冷漠的態度,去攻擊這個冷漠的世界。在過去的歲月里,有些人曾經用這種方法去消除冷漠,結果帶來了更大的冷漠,因為那是冷漠上加冷漠。事實上,越是冷漠的人,越需要憐憫;因為冷漠的人——富翁,是比拉匝祿更貧窮的窮人,更需要我們去可憐的窮人。他一無所有,就剩下一點點錢了。
Ø 懷疑
我覺得,比冷漠稍差一點的就是懷疑。懷疑是相反信德的第一條罪,懷疑是人犯的第一個罪,是毀滅性罪惡的開端。自從原罪之後,人天生懷疑勝過信任,喜歡猜忌勝過肯定;更有甚者,竟然將懷疑當成最高的智慧,不要相信任何人,包括你的父母、妻子、丈夫和兒女,只信任你自己(曹操)。因為你最大的敵人,就是你的親人。
今天,走進中國教會,懷疑到處可見,尤其是在教會高層內,越是權力、錢財、聲譽集聚的地方,懷疑的氣氛越加濃厚。在福傳的路上,走進一個疑心重的人心中,我感到太難了,猶如駱駝穿針孔:還沒有交談,就感覺到一股不信任、懷疑的冷風,撲面而來。正如聖詠的作者所感嘆道的:
“上主,求你拯救,因為熱心者已缺少,忠誠的人在人間也已絕跡不見了。人們彼此言談虛偽,嘴唇圓滑,口是心非(詠12:2-3)。”
今天,中國教會,從上到下,從里到外,從南到北,主教神父、修士修女、平信徒間最需要的就是信任,是互相之間的信任,是冒險不害怕受傷害的信任,是忘記個人利害關係、將天主、教會的利益放在首位的信任,是像亞巴郎一樣,信德的服從。因為信任是愛德的基礎。由於缺乏信任,所以,富翁的眼睛里沒有拉匝祿;由於缺乏信任,所以,他害怕拉匝祿;由於缺乏信任,所以,他將信任寄託在奇跡上,不見不信。
Ø 失望
沒有愛德和信德,自然就沒有希望可言了。富翁的問題就在於此,他由於欠缺必要的信德和愛德,所以,生活在無希望中。他那看似喜樂和希望的生活,其實是痛苦和無意義的,因為他的快樂是建立在過眼煙雲的奢華宴樂,吃喝玩樂上;所謂的快樂,只不過是像毒品一樣瞬間的麻醉,又像動物般的情慾發洩,隨後就是無邊的寂寞苦楚;根本談不上希望和幸福。
今天的人類,就如兩千多年的羅馬人,他們將希望建立在繁榮的物質世界上,美酒佳人、金錢財寶、權力地位……結果,他們快樂了嗎?沒有,繁榮的世界,極度享樂的生活,反而使他們陷入更大的痛苦、無聊、寂寞和空虛中。越空虛痛苦,他們就越尋求世界所給與的滿足,越尋求世界,他們就越陷入更深的空虛痛苦中。這種尋求的極端,就是罪惡的發洩,保祿宗徒描述這種情況說:
“他們隨從心中的情慾,陷於不潔,以致彼此玷辱自己的身體……他們陷於可恥的情慾中,以致他們的女人,把順性之用變為逆性之用;男人也是如此,放棄了與女人的順性之用,彼此慾火中燒,男人與男人行了醜事,就在各人身上受到了他們顛倒是非所應得的報應。他們既不肯認真地認識天主,天主也就任憑他們陷於邪惡的心思,去行不正當的事,充滿了各種不義、毒惡、貪婪、凶殘,滿懷嫉妒、謀殺、鬥爭、欺詐、乖戾;任憑他們作讒謗的、詆毀的、恨天主的、悔辱人的、高傲的、自誇的、挑剔惡事的、忤逆父母的、冥頑的、背約的、無情的、不慈的人(羅1:24-31)。”
這樣的生活,豈有快樂可言,豈有希望可談!
今天,中國教會的希望,就是離開失望和妄望的罪惡生活,以敬畏的心回頭改過,度望德的生活。望德就是
“回應人對幸福的嚮往,這嚮往是天主放置在人心內的;望德接受那激發人行動的各種希望,並予以淨化,使之導向天國;望德保護人不致陷於敗興;望德在無依無靠中給予支持;望德使期待永福的人心花怒放。望德的熱情奔放預防自私,導向愛德的幸福。望德也是一種武器,在爭取救恩的戰鬥之中保護我們(《天主教教理》,1818條)。”
結論
人生活在一個極端對立的世界中:善良與邪惡的對立,真理與謊言的對立,聖潔與污穢的對立。這種對立就像是戰鬥,必須要選擇陣地,或是屬於天主,或是屬於魔鬼,沒有中間地段。有時候,這種對立非常極端,猶如生命死亡,天堂地獄般的極端。與此相反的生活就是相對、妥協的生活態度,這種生活的結果就是陷入各種邪情罪惡中,陷入冷漠、懷疑和失望中,宛如地獄,痛苦無比。戰勝這種生活的方法就是愛、信任和希望。
l 反省問題
n 請你描述所經驗過的極端信仰生活?
n 富翁和拉匝祿的故事給你哪些震驚?
n 你對冷漠有哪些親身的經驗例子?
n 你有哪些治癒“冷漠”的方法呢?
l 祈禱
主耶穌,天天和我在一起的主,你是良善慈悲的主,你是一直關心著我的主,你從不忽視我的每一滴眼淚、每一個呼求、每一個痛苦;主啊,請用你的慈愛驅走我心中的冷漠,請用你的信任驅走我的懷疑,請用你聖心的溫暖暖化我冰冷的心吧。阿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