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
2014年12月27日聖若望宗徒、聖史(慶日)

聖若望是耶穌所鍾愛的那位宗徒,最後晚餐時,最靠近耶穌。第四部福音乃按他的傳承,強調耶穌的天主性。基督被懸在十字架上時,把自己的母親托付了給他。他是初期教會「柱石」之一,約於公元一百年時逝世。

福音

(另一個門徒比伯多祿跑得快,先來到了墳墓那裡。)

恭讀聖若望福音 20:2-8 先來到墳墓的那個門徒也進去了,一看見就相信了。 兩人一起跑,但那另一個門徒比伯多祿跑得快。 瑪利亞瑪達肋納跑去見西滿伯多祿和耶穌所愛的那另一個門徒,對他們說:「有人從墳墓中把主搬走了,我們不知道他們把他放在那裡了。」伯多祿便和那另一個門徒出來,往墳墓那裡去了。兩人一起跑,但那另一個門徒比伯多祿跑得快,先來到了墳墓那裡。他俯身看見了放著的殮布,卻沒有進去。隨著他的西滿伯多祿也來到了,進了墳墓,看見了放著的殮布,也看見耶穌頭上的那塊汗巾,不同殮布放在一起,而另在一處卷著。那時,先來到墳墓的那個門徒,也進去了,一看見就相信了。 釋義 在若望福音作者這段「空墳」的敘述中,可以看見跟隨耶穌的門徒們有著不同的反應。瑪麗德蓮(若二十1)的反應是出自於人之常情,看見石頭已被挪開,就擔心主耶穌的遺體被人偷走了。當伯多祿和耶穌所愛的門徒親自前去察看時,看見殮布還在,而且頭上的汗巾還好好地卷著,由此可以推論瑪麗德蓮的想法是不可能的,因為盜墳者決不會好整以暇地費這番心思,所以耶穌遺體並不是被人搬走的。

這段敘述為我們介紹了一個最初見證人的信仰行為:那位愛徒雖然還不能明白耶穌必須從死者中復活的那段聖經(若二十9),但是他『一看見就相信了』。福音作者借著這段敘述,也邀請世世代代的基督徒學習這樣的信德,因為『那些沒有看見而相信的,才是有福的!』(若二十29)

愛徒跑得比伯多祿快,大概象徵他的愛情更熱烈,信德更大;但是他卻等到伯多祿進了墳墓以後才進去,表達他同時十分尊重伯多祿。讀者由若望福音的「附錄」得知,伯多祿是復活的主親自選立的領袖,因此愛徒也樹立了一個服從和尊重的最佳典範。 分享 生活中難免有種種尋覓:尋覓上好的事業、尋覓真誠的朋友、尋覓正確的發展道路、尋覓健康的成長途徑、尋覓美好的成功方案等。福音啓示我們,雖然信仰是一種恩賜,但信仰也需要主動地尋覓,對所信仰的主要需要主動地尋覓。瑪利亞瑪達肋納、伯多祿和耶穌所愛的門徒都在尋覓,尋覓他們的信仰,尋覓他們信仰的主,尋覓自己。我是如何為生存與快樂不斷尋覓的?我又該如何在我的生命中尋覓我信仰的主耶穌?

今天福音中好幾次提到耶穌的殮布。拉匝祿復活的故事也提到殮布這件事,不過,拉匝祿復活時,殮布還纏著他的手腳,需要人為他解開。若望福音描述耶穌復活後,殮布卻被遺留在空墓里,成為耶穌已經復活的證據。若望看見了殮布,就相信了。福音並沒有說明若望到底相信了什麼,與伯多祿相比,也許他多領悟了一些復活的奧跡。聖多瑪斯認為聖若望對耶穌有敏銳的洞察力,因為他是耶穌的愛徒。愛能幫助人用心靈從內在瞭解事件。

愛徒和伯多祿同時向墳墓奔跑的一幕,使人產生很多聯想:伯多祿先到但沒進去,象徵「理智」;愛徒一看見就信了,象徵「信心」。二人一快一慢,是「心」與「智」同往墳墓那邊跑,暗示了門徒們在死亡經驗中才能明白復活的意義。山窮水盡之後才到達「坐看雲起時」的境界。面對空虛、或對生命失望、或死亡時,正是「心」與「智」相通,徹底反省生命意義,重燃信德之火來經驗復活的時刻。 耶穌的誕生為世界帶來了光明,願這光明臨於我心,使我的心智聰敏而成熟。 今日聖言反省

今日的福音選經是若望宗徒(亦即福音中的「耶穌所愛的那位門徒」)與伯多祿前往耶穌的空墓查看的一段。聖史以第一身的角度報導空墓內的情況,然後指出這位目擊證人「一看見就相信了」。 若望相信了甚麼?在緊接今天選經的一節有解釋:「這是因為他們還不明白,耶穌必須從死者中復活的那段聖經」(20:9)。明顯地,聖史在20:8-9這兩節經文要對比信仰與理智兩個範疇:「因為」若望在理智上還不明白聖經,所以,他對耶穌死而復活這事實的明悟/領悟,全靠他的信德。

中文「悟」一字,「心」部從「吾」,意思是:若要理解事情的關鍵,必要由自己的內心出發。若望可謂做到這點。「心」是感情的房舍,若望首先相信耶穌的復活,因為他與耶穌的感情特別深厚,眾門徒中他尤為耶穌所愛。耶穌存留在他心內,所以,雖然其它門徒一樣深諳聖經,雖然伯多祿與他一同目睹空墓中的客觀情況,若望這位「耶穌所愛的門徒」最先達到明悟;復活的主顯現時,也是他最快認出耶穌。 主耶穌,求賜我們存留在你的愛內,分享你與天父在彼此內共融的生命。 反省 1、 我如何面對復活的信仰?是否強求外在的明證? 2、 我是否從內心尊重服從各級合法長上? 3、 今天教會記念耶穌所喜愛的門徒聖若望的慶日。你個人覺得要成為一位耶穌所喜愛的門徒應該具備哪些特質或條件?你覺得自己堪稱為耶穌所喜愛的門徒嗎? 4、 今天的福音記載著瑪利亞瑪達肋納到耶穌的墓前,發現主的遺體不見了,急忙去告訴宗徒的經過。以一顆關愛的心去默觀這一段福音,看看他們每一個人的心情和反應。當你心愛的人或物不見或離開時,通常你會有什麼反應? 5、 我們所信仰的耶穌基督,第三天便從死亡中復活。福音中的若望宗徒雖然沒有親眼見證這一刻,但是當他看到空空如也的墳墓時就相信基督真的復活了。從這一段福音中反省自己的信仰,對於日常生活中的大小事物,是否凡事你都要「親眼看到或聽到」,你才相信? 6、 西滿伯多祿和耶穌所愛的那一個門徒在通往墳墓的路上,跋山涉水奔跑的圖像如此美麗,而我們臨於喧囂的城市又為「誰」瘋狂?如果不是他,是否我會考慮放下手中的繁忙,努力嘗試去聽、去看、去尋找呢? 7、 雖然伯多祿曾經用言語背叛了他的所愛,可是他的行動如此真實地表露了他的愧悔、真情和信賴。不要藉口我是罪人,不懂得愛。面對良善寬仁的慈父,我們悔改、還愛的起步總不嫌晚。 8、 「若望」的禮讓使我們看到愛情的崇高:愛不為獨佔,而是完成所愛者的旨意,無條件地愛我的近人。生活中,我是否慷慨地為愛天主而營造一個有愛團結的家庭氣氛?


Follow Us
  • Facebook Classic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