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
2014年10月5日常年期第二十七主日

福音

(他把葡萄園,另租給按時給他繳納出產的園戶。)

恭讀聖瑪竇福音 21:33-43(匠人棄而不用的石頭,反而成了屋角的基石!)

耶穌對司祭長和民間長老說:「你們再聽一個比喻吧!從前有一個家主,培植了一個葡萄園,周圍圍上籬笆,園內掘了一個榨酒池,築了一個守望台,把它租給園戶,就離開了本國。快到收果子的時節,他打發僕人到園戶那裡去收果子。園戶拿住了僕人,將一個鞭打了,將一個殺了,將另一個用石頭砸死了。他再打發一些僕人去,人數比以前還多;園戶也一樣對待了他們,最後他打發他的兒子到他們那裡去,說:『他們會敬重我的兒子。』但園戶一看見是兒子,就彼此說:『這是繼承人;來,我們殺掉他,我們就能得到他的產業。』於是他們拿住他,把他推到園外殺了。那麼當葡萄園的主人來時,他要怎樣處置那些園戶呢?」他們回答說:「要兇殘地消滅那些兇殘的人,把葡萄園另租給按時給他繳納出產的園戶。」耶穌對他們說:「經上說:『匠人棄而不用的石頭,反而成了屋角的基石;那是上主的所行所為,在我們眼中,神妙莫測』的這句經文,你們沒有讀過嗎?為此,我對你們說:天主的國,必由你們中奪去,而交給結果子的外邦人。」

經文脈絡

這個主日的福音選自瑪二一33-43,記載耶穌在聖殿區域內所講的一個「園戶」的比喻。這個比喻是在初期基督徒團體中廣為流傳的故事,因為不僅三部對觀福音的作者,都將其收錄編輯在自己的作品中,甚至(偽)「多默福音」也記載了這個比喻。這段福音經文,看起來似乎是一個一氣呵成的敘述,事實上卻是在教會歷史中,逐漸擴充發展而成的故事。我們分三個階段介紹這個故事。

一、耶穌的比喻

歷史中耶穌所講的這個比喻,應該比瑪竇福音中的經文簡單的多,很可能十分接近「多默福音65」的敘述。我們無法完全正確地還原耶穌所講的比喻,只能將比喻的核心內容大概描述如下:

原始的比喻

一位富有的家主將其葡萄園租給園戶,約定好以部分的出產做為租金,便外出遠行了。到了收穫季節,主人便打發一位(或一些)僕人前去向園戶收取屬於他的果子(租金)。但是,園戶們卻粗暴地把富人派來的僕人殺害。於是主人又派遣自己的兒子去收取租金,但園戶們竟然也將他殺害。因為他們認為,如果這位法定繼承人死了,葡萄園便成為沒有主人的產業,那麼根據猶太法律,任何人便可透過實際的佔有而得到這些產業。講述比喻者最後問道:「葡萄園的主人,將會如何處置那些園戶?」這個問話應該就是原始比喻的結束,引領每位聽眾在內心中提出自己的回答。

比喻的目的

這個原始比喻最初的目的,大概和這段經文前面的「無花果樹的咒詛」的敘述相似(瑪十一18-22);耶穌針對以色列民族,尤其是他們的領導者提出的恐嚇:如果他們不悔改,審判必將臨到他們身上。

二、瑪竇的編輯

讀者只需比較瑪二一33-43和谷十二1-12兩段經文,便可輕易看出瑪竇所做的修改。我們列出其中最重要的三點:

1. 主人派僕人去收果子(34節),意思是指「全部」的果子,而並非只是屬於他的那一部分。同樣的思想在41和43節中,又被強調了兩次。尤其43節中「天主的國,將要交給一個結果子的民族」,這裡「果子」的意思,已經由具體的葡萄轉變為指信仰的果實了。

2. 派去收果子的僕人已由原始比喻中的「一位僕人」(參閲:谷十二2),變成二組僕人,明顯地是影射過去的先知們。再者,第二次派去的僕人,比第一次更多,很可能也是暗示後期的先知。

3.根據馬爾谷的經文,主人最後派去的兒子先被園戶們殺死,然後才被拋到葡萄園外(谷十二8)。但是在瑪竇的敘述中,惡園戶們先把他推到園外,然後才把他殺死(39節)。這個更動明顯地是為了配合,耶穌在聖城之外被釘死的事實。

瑪竇的目的

瑪竇把這個簡短的比喻擴充,使它成為一個救恩歷史的縮影,言簡易賅地表達出以色列人民在歷史中對先知們的態度,以及最後被天主派遣的那一位,亦即天主子的命運。福音作者是在復活後的觀點下,將這個比喻轉化為一個基督信仰中「苦難與救援」歷史的速描。

三、初期教會的基督論

福音故事的最後一段(42-46節)其實是初期教會有關「基督論」的基本肯定,這是初期教會運用這個比喻繼續發展而成的。

耶穌:教會的基礎

「匠人棄而不用的石頭,反而成了屋角的基石 ……」這句引用自聖詠一一八篇22-23的經文,是初期教會極為重要的基督論證明(參閲:宗四11;伯前二7;弗二20)。耶穌被惡人釘死在十字架上,但是由於天主使祂復活了,因此而得到一個獨特的意義。在祂身上建了一個新的得救的團體,即使過去被排斥的外邦人,也能屬於這個團體(伯前二9-10)。一切人的救援都在耶穌身上,也唯獨在祂身上(宗四12)。

新的天主子民團體:教會

比喻的結局,本來只是「兒子」的死亡。但初期教會卻在聖神的默感下,在這個結尾處帶入耶穌復活的思想。耶穌的道路並非結束於一個災難之中,而是被天主轉換為一個另人驚奇的、偉大的事件。經由耶穌的死亡和復活,由舊的天主子民團體產生一個新的天主子民團體,一個結出果實的團體。

對瑪竇而言,最重要的就是這個新天主子民的建立,這個新的團體不再分別猶太人或外邦人,種族不在是問題。進入天主子民團體的唯一條件是:經由善行結出與信仰相稱的果實。一切人都被邀請在生活中結出果實,進入這個團體(教會)。對於那些執意拒絶結果實的人,便只有審判等待他們。由於他們輕視天主所奠定的「角石」,他們必將被這石頭壓碎。

分享

世界匆忙而迷茫。很多人為能維持或加強自己在社會上的競爭力,把下班後享受天倫之樂的時間用作加班、應酬或參加自我提升課程等。其實,人生在世如同比喻中的佃戶,自己有權使用的一切,包括年華,都由天主那裡租來。天主作為家主希望能屆時收取租金。然而,大部分人忙於自己的計劃,連天倫之樂都置之度外,又如何能為天國“按時結果”呢?他們認為自己退休後會有大把時間享受天倫之樂,關心天國之事;然而,有誰知道天主收取租金的時間呢?

反省

1、“這是繼承人;來,我們殺掉他,我們就能得到他的產業。”這句話會讓你聯想到什麼呢?人的嫉妒和自我中心,就是罪惡和死亡的根源,看看世界無數的悲劇,體會耶穌說這個比喻時的心情,並與他一起為世人的罪過祈禱。

2、救恩是會給外邦人,但在造物主心中,還有外邦人之分嗎?不過,得救恩還有一個條件,那就是悔改結相稱結果子的人,反觀自己,我們是結果子的人嗎?

3、上主的作為神妙莫測,耶穌就是這樣相信他的上主,因此,明知世界會殺害他,他仍要跟隨上主的旨意,完成救恩的工程,我們對上主的信,怎樣和耶穌的相比呢?

4、主耶穌是天父派遣來的,被人殺害的獨生子。我深信祂是天主子嗎?在上主的葡萄園中,我是什麼樣的佃戶呢?

5、「匠人棄而不用的石頭,反而成為屋角的基石」。我願意成為這塊基石嗎?我可以如何去結天國的果實?

6、耶穌言明祂的真實身份:祂不只是天主派遣來的一位先知,而且是天主的獨生子。我們相信耶穌是天主的獨生子嗎?

7、這則葡萄園園戶的比喻,向我們每個人提問:我們有沒有結出好果子呢?天主對我們滿意嗎?我們是否經常拒絶天主派來的人,不把他們當一回事呢?

8、我們因自己能領受洗禮之恩成為基督徒而感動嗎?期望能有更多的人得到這福份,我們要如何使上主的葡萄園結出更多豐碩的果實呢?

9、為什麼耶穌要用如此愚蠢的地主來比喻最有智慧的天主呢?耶穌當然也知道自己就是那將要被殺的兒子,可是為什麼天主就是這麼地不合乎人類的邏輯,竟將祂的恩寵賜給了罪人?祂對我們的愛到底有多深呢?

10、我曾否體認過,因自己有幸能夠成為基督徒而感動不已嗎?我曾否希望,能有更多的人可以享受到這難得的福份啊?我要如何幫助上主的葡萄園結出更多豐碩的果實呢?

11、耶穌講的這個比喻有一個重要的前題,家主離開了本國,園戶便胡作非為,甚至想到要做繼承人。想一想我們的生活和工作,我們是否也和那些園戶一樣,以為天主離我們很遠,便任意妄為嗎?

12、 耶穌指責司祭長和長老,用詞非常嚴厲,但他真的要懲罰他們,還是想他們回頭,信賴天主?這為我們又有什麼意義呢?

13、 司祭長和長老很容易便辨識,那些園戶不對,因為奪產殺人是很明顯的罪行,但抗拒天主的旨意,甚至在生活中否定基督的福音,是因為人覺得天主還很遠嗎?你的天主離你多遠呢?

14、福音比喻中的葡萄園戶拒絶了天主派遣的使者。在生活中,我常喜樂地接受、履行天主的帶領和訊息嗎?

15、天國的福份,賜給結果子的人。我如何結出信仰的豐碩果實?


Follow Us
  • Facebook Classic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