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
2014年9月21日常年期第二十五主日

天主的仁慈 福音:

恭讀聖瑪竇福音 20:1-16

(你們也到我的葡萄園裡去罷!凡照公義該給的,我必給你們。

難道我好,你就眼紅嗎?)

耶穌說:「天國好象一個家主,清晨出去為自己的葡萄園雇工人。他與工人議定一天一個『德納』,就派他們到葡萄園去了;約在第三時辰又出去,看見另有些人在街市上閑立著,就對他們說:你們也到我的葡萄園去罷!凡照公義該給的,我必給你們。他們就去了。約在第六和第九時辰,他又出去,也照樣作了;約在十一時辰,他又出去,看見還有些人站在那裡,就對他們說:為什么你們站在這裡整天閑著?他們對他說:因為沒有人雇我們。他給他們說:你們也到我的葡萄園裡去罷!到了晚上,葡萄園的主人對他的管事人說:你叫工人來,分給他們工資,由最後的開始,直到最先的。那些已約在第十一時辰來的人,每人領了一個「德納」。那些最先雇的前來,心想自己必會多領;但他們也只領了一個『德納』。他們一領了,就抱怨家主說:這些最後雇的人,不過工作了一個時辰,而你竟把他們與我們這整天受苦受熱的同等看待。他答覆其中的一個說:朋友!我並沒有虧負你,你不是和我議定了一個『德納』嗎?拿你的走罷!我願意給最後來的和給你的一樣。難道不許我拿我所有的財物,行我所願意的嗎?或是因為我好,你就眼紅嗎?這樣,最後的,將成為最先的,最先的將會成為最後的。」



釋義


葡萄是巴勒斯坦地區主要農作物之一,耶穌就地取材說了「葡萄園雇工」的比喻。「德納」是當時的錢幣,由福音經文可以推知,一個「德納」就是當時一般工人一天的工資。比喻中的雇主按猶太法律在當天工作結束時,發給工人工資(申二四15)。原本應該先到的工人先領工資,因為以後陸續請的雇工,未曾議定過工價,但主人特別吩咐先發給最後來到的先領,並給了他們一天的工資。先被雇請的工人見到主人的慷慨,內心喜悅地認為自己應該可以多得,但結果也是一個「德納」。他們於是抱怨主人的不公,主人回答他們:他並未虧待他們,因為他們按原先議定的工資得到報酬;至於主人願意別人,並未對他們造成虧損,他們尤其不能因為主人的大方而忌妒他人。


這則比喻說明天主對待人既公義又仁慈。天主分施祂的恩寵,遲早無定時、多少無定規,在少年時被召選的人,不一定比在壯年時,或老年時得天主眷顧的人所得的聖寵多或大。我們所得的恩寵,完全出於天主的仁慈,天主有絕對的自由給予恩寵,人要做的是知恩報愛,對於知恩還愛的人,天主也絕不吝惜自己的恩寵。


經文脈絡


在敘述完耶穌的「團體生活」言論(瑪十八)之後,瑪竇福音由第十九章開始了一個新的段落:耶穌「離開加里肋亞,來到 …… 猶太境內」(瑪十九1),並走向耶路撒冷(瑪二一1)。加里肋亞是耶穌最初宣講福音的鄉村地域,而耶路撒冷則是他即將與對手發生嚴重衝突的城市,他目前所處的位置正是介於二者之間。


這個主日的福音就是耶穌在這段路途中所講的一個「雇工的比喻」(瑪二十1-16)。比喻的重點在於表達天主的無限仁慈,遠遠超過人們的期待。這個比喻中天主的圖像和路加福音「浪子回頭」比喻中的父親十分相似,因此把這個比喻稱為是「仁慈的家主」比喻,可能更為貼切。

比喻的內容原是當時的人們相當熟習的生活框架:一位家主,在葡萄收成之時,招募工人到他的葡萄園中工作,並在工作結束之時,付給每人工資。按照比喻所敘述的內容,這個比喻可以分為「招募工人」和「分發工資」兩部分。


招募工人(瑪二十1-7)


一位葡萄園的主人,在葡萄收成時期的某一天清晨,前往人潮聚集的市場為自己的葡萄園尋找工人,他和雇用的工人們商議好,按照當時的行情給予每人一個「德納」做為一天的工資(2)。後來,他又在不同的時辰中,繼續招募工人,並對較晚雇用的工人許諾,要「照公義」給予工資(4)。甚至在日落前一小時,他仍然雇用了一些工人。這些最後才被雇用的人,並不一定是懶惰或不願工作的人,因為在耶穌的時代,「失業問題」就已存在。


分發工資(瑪二十8-15)


令人驚訝的、看來超乎常理的事情,在經文的第二部分才出現。在日落之後分發工資時,這位家主「竟然」不論他們工作時間的長短,給予每一位雇工相同的工資。那些最後、最晚才被雇用的工人,雖然只工作了一小時,卻和其它較早被雇用,甚至和那些在陽光酷熱之下辛勞工作一整日的工人,都一樣地得到了一個德納。


最後被雇用的工人,先領到工資,並非當時的習慣,而是一種「敘述上」的要求。只有如此,那些早先被雇用的工人,才會特別經驗到家主的慷慨寬大。然而事實上,他們竟然為沒有多得到一些報酬而埋怨家主(瑪二十9-12)。就人性而言,他們的反應是完全可以理解的;但是,家主則非常友善地教導其中一位雇工說:「朋友!你們並沒有被虧待(13)!因為,你們已得到原本議定的報酬。但是,我有自由用自己的財富,慷慨地對後來的工人,付給他們和你們一樣的工資。」


天國的曙光


比喻的重點明顯地在第二部分:這位家主願意由自己的財富給予最後、最晚才被雇用的工人,和整日勞苦工作的工人一樣的工資。這當然是一個不尋常的事件!這位家主的態度,和蕩子回頭的比喻中的那位父親一樣,違反一般人的想像(路十五20-24)。這個比喻說出天主處事待人的方式,並且要求聽眾瞭解同時予以贊同。


這個故事以一個問題做為結束:「難道不許我拿我所有的財務,行我所願意的嗎?或是因為我好,你就眼紅嗎?」這個問題使人把眼光注意到耶穌身上。耶穌在這裡所講的故事,十分配合他的實際工作及表現。他藉他的行動和所宣講的福音,把天主令人無法瞭解的,遠超過人們期待的恩寵帶到人面前。因此對聽眾而言,這個比喻本身就是「福音」,他們可以由此而看見,天主的恩寵的國度業已露出曙光。


耶穌大概在具體的生活中曾經發現,在他的人民中有某些團體,對待他人冷酷無情或特別不合情理(「因為我好,你就眼紅嗎?」)耶穌也願意和這些人接觸,更願意借著自己所宣講的天國喜訊,而贏得他們。瑪竇為了使這個比喻更引人注意,並顯出其爭議性,而在結尾時加上了「這樣,最後的,將成為最先的,最先的,將會成為最後的。」(瑪二十16)


比喻教導吾人認識天主


這個比喻所談論的並非什麼是正確合理的工資,或者什麼是合乎人性規則的工作關係;雖然這些圖像語言,可能會促使生活在今日的人們如此思考。這個比喻唯一的目的是講論天主,要引導人認識天主的慷慨和仁慈,並且鼓勵一切經驗到天主的無限寬仁的人,也照樣對待他人。


分享:


在基督信仰團體中有時候會發生這樣的事情:一個被公認的大罪人回頭後,一些老教友不僅不對他進入教會表示歡迎,不僅不為此感謝天主,反而投去異樣的眼光,並會在他面前表現出自身的優越感,有時甚至還抱怨天主行事不公。然而,真正認識天主的人都知道,天主的愛跟我們的愛不同,他的愛是不附加任何條件的。我們的一切所有,包括我們的生命,都是天主白白恩賜的禮物。因此,我們不該抱怨天主對人仁慈,卻要時時感謝天主的眷顧。你常常為你所有的一切感謝天主嗎?


反省

1、

當我看到比我不努力,但似乎得到天主不少恩寵的人,我會心懷忌妒,抱怨天主的不公平嗎?

2、

回顧自己的生活,我是否喜樂地接受天主給予的恩寵?是否願意與別人分享?

3、

感謝天主雇用我來到他的葡萄園工作,即在世一生的拼搏。我是否盡心盡力地按主人所吩咐的去做?還是耗磨時間為的只是最後的賞報?

4、

天主是公義的,更是慈善的。生活中我怎樣體會天主的公義慈善與包容?天主知道怎樣對我更好,他也比我更瞭解我的所需。我是否完全信賴他,按照他的尺度對我,而不是按照我自己的標準自我滿足。

5、

生活中我是否也有紅眼病,常與別人比較,抱怨天主的不公正。仔細反省這種心態背後的動力,反問自己,是天主不公正,還是自己不公正。求主賜予恩寵使我能效忠於他,只為他的更大光榮而生活。

6、

傭工按工作量收取應得的工資,似乎是天經地義的事,但另一方面,家主的承諾是:“凡照公義該給的,我必給你們。”不同的人看事物,竟然有不同的結果,究竟公義是相對的,還是絕對的呢?耶穌基督的比喻叫人深思。

7、

基督的比喻中,家主一再走到街上,召叫閑著的人到他的葡萄園裡工作,體會這份憐憫的心,你會怎樣回應家主的召叫?

8、

你可曾抱怨世上有些人總比別人(或許是自己)幸運,得到天主的特別眷顧,只著眼於回報,卻忽略了生命的歷程,豈不是本末倒置了嗎?

9、

默想你就是福音中第一個被雇的工人,當你收到那一個德納時,你有什麼感想呢?在日常生活中,你有類似的經驗嗎?試向耶穌分享你的經驗。

10、

如果你是第十一時辰被雇的那個工人,你收到工資時,你又有什麼感受?

11、

耶穌一再說,最後的要成為最先的,為你有什麼意義呢?

12、

回顧信仰旅程我多少次使主的恩寵落空?我切實按主的教導去工作生活了嗎?我是否空有“基督徒”之名?

13、

家主和早晨來的工人議定了價錢,而對後來的工人沒提工錢的事,只是叫他們來葡萄園做工,他們也沒有問家主能給他們多少工錢,因為他們覺得能到葡萄園來做工就是恩典。

14、

我認為信仰是主的恩賜嗎?我祈禱、參與彌撒、行善工、遵守教規、讀聖經等這些是出於愛天主嗎?還是為得到與主議定好的那個[德納]—主的平安、健康和永生呢?我對主的恭敬、朝拜、感謝和讚美是出於功利和交易的心態嗎?

15、

傭工按工作量收取應得的工資,似乎是天經地義的事,但另一方面,家主的承諾是∶“凡照公義該給的,我必給你們。”這位家主所說的公義,究竟有什麼意思。

16、

基督的比喻中,家主一再走到街上,召叫閑著的人到他的葡萄園裡工作,體會這份憐憫的心,你會怎樣回應家主的召叫?

17、

你可曾抱怨世上有些人總比別人(或許是自己)幸運,得到天主的特別眷顧,只著眼於回報,卻忽略了生命的歷程,豈不是本末倒置了嗎?

18、

福音中耶穌講述的「雇工的比喻」,給了我怎樣的啟發?

19、

我對於天主的慷慨好施,有什麼體會?

20、

天主的思想高於人的思想。我常放下自己的想法,學習以天主的眼光看待萬事萬物嗎?


Follow Us
  • Facebook Classic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