天主教和中國其他宗教信仰
天主教和中國其他宗教信仰
西方的教堂總是建在城市中心,火車站旁邊;中國的廟宇總是建在煙霧封鎖的深山,或者連曲徑都難得找到老林。
記得我到澳洲的第一天,才從墨爾本的最主要的火車站--弗林德斯街火車站(Flinders St Station)出來。抬頭就看到了聖保祿(ST Paul)大教堂。每天很多人從郊區的四面八方來到城市上班,也很願意一出火車站,就到這個教堂裡面去祈禱幾分鐘。出來以後,很多人覺得這就是一個好的,新的一天的開始。
我喜愛爬山旅遊。在山西五臺山、四川峨眉山、安徽九華山、和浙江普陀山,再加上我們現在香港的大嶼山。除非有人能夠拿出3個小時到一天的時間。才能登到山腰或者山頂,才會有機會一睹真神。然後,燒香許願,參神拜佛。最後,還得辛苦的返回自己的居所。
為什麼會有如此不同呢?
西方人進教堂是為了懺悔,好使自己所犯的罪過得到天主的赦免。由此,自己也就得到心靈和靈魂的自由。隨著懺悔的深入和生活得改變,人也就越來越能夠面對生活的挑戰,也更能夠是使自己所在的社會越和諧美滿。
中國人進廟觀是為了賄賂神明。因為,我不拜你,增加廟觀裡神明的香火。你就不保佑我。所以,我來拜你,好堵住你嘴。最低,你不會在我的生活中難為我,給我製造麻煩。往往因為自己的虧心事兒太多,太大,所以,需要賄賂的也就越多了。或者,為了達成某心願,用錢買些香點上,如果能夠得成心願,就再許以重塑金身。當我們在廟觀裡賄賂了神明之後。我想,神明已經知道了我的“苦心”了,而我也就“得以安心”了。
關於天主教教堂裡的天主和聖人往往是以一種“血淋淋的、受苦受難的形象出現的”。耶穌是被釘在十字架上的。聖母像則很多不是流血、就是流淚。很喜歡劉亞洲的話:“西方宗教裡的神看似是神,其實是人”。因為,受苦的耶穌和流淚的聖母是我們所有世人的化身,是我們人類苦難和思想的化身。而耶穌的死亡和復活的逾越奧跡,使耶穌完成了他從神到人的過程。因為只有人才能出生,才能死亡。神之所以為神,是不用生,更不會死的。而中國的廟觀的神才是神。莊嚴肅穆的如來佛,無憂無慮的彌勒佛,玩世不恭的濟公活佛,與世無爭,享受清靜的三清--元始天尊、靈寶天尊、道德天尊。享受著人間賄賂的煙火。
菲律賓的華人教友在家裡,經常將佛像,三清像,耶穌像和瑪利亞像放在一起來祈禱、朝拜。(我有時候都想,你們都不怕他們在一起打架嗎?呵呵)所以,當我在華人堂裡講道的時候。很多次,我分享到,我們應該只敬拜一個神,一個天主,無論他賜給我們的是幸福或者是痛苦。我們天主教教友應該對天主的安排,表達我們的順服。就如耶穌在山園祈禱中所作的:“我的父,如果可能,讓我免除這杯吧!可是,不要照我的意思,照你的意思成就吧!”(瑪竇福音26章39節)
我們的菲律賓的華人天主教友,也喜歡來香港的大嶼山和大陸的四大佛山,去求神許願。當他們每次回來時,都會在家裡的小祭臺上,擺放上新“求”來的佛像。但是,如果他們的祈求沒有得到,他們往往就會把這個佛像“拿”下來,撇到角落。或者去其他的佛山,“請”來其他的佛像。(有時候我真想替這些佛像叫屈。)
不過,耶穌和聖母的像,從來沒有被移除過。看來,他們還是信仰天主多些。但是我還是不解?既然如此,為什麼還要把其他的佛像、三清和耶穌想放在一起呢?
也許,他們是害怕佛或者三清的怪罪吧。
不知道,這些對比和傳教生活中的現象能給您帶來些什麼感悟呢?